聚焦“6.22”丨投资红人郑培敏解密“荣正”怎样拳拳到肉
聚焦“6.22”丨从长城影视到开心麻花,投资红人郑培敏解密“荣正”怎样拳拳到肉
从无心插柳“长城影视”到笃定下注“开心麻花”,从“锦辉传播”到“百思传媒”,从体育领域的“洛克公园”到艺术教育“番茄田”,“荣正”投资标的可以说是拳拳到肉,在这场投资“大电影”中,他的霸屏显得质感十足。得益于早年痛苦后的聚焦,在大文化领域,郑培敏抢占了“C位”。
可以说,“荣正”投资业务的亮相不是错彩镂金的漂亮脸蛋,他走过一些弯路,摔了一些跟头,但好在就如同电影中的拳手,找准招式后他再次站了起来。如果将投资逻辑归结为文戏,投资成绩归结为武戏。显然,“荣正”的文戏走的是精雕细琢大IP的路数,而武戏也让投资人们受益颇丰。
高回报的风光快速掀起了资本对影视娱乐类项目的热情,但反观影视作品的质量,却并没有呈现正比的走势。对IP的把握不仅让“荣正”在选择时多了一道保险,也成为筛选这类项目的最佳方式。郑培敏透露,二期基金“荣正”会减少对这一领域的投入,逐渐将目光放到更大的圈子中去。
去年国庆黄金周期间,“开心麻花”挥出了一记猛拳,凭借《羞羞的铁拳》再次称霸大荧幕。北京西四环中关村影院正在播放《羞羞的铁拳》,电影厅内座无虚席。东三环的世纪剧院几乎被笑声掀翻,话剧《基督山伯爵》正在进行第49轮巡演。从话剧到小品,再延伸到大荧屏。“开心麻花”从创造笑料,一路登上资本之路。而背后的资本推手,也露出真容。郑培敏看中的正是“开心麻花”源源不断的IP资源,这种稀缺资源于文化产业就如同流量于互联网企业一样,不断挑弄着这位大文化产业捕猎者的嗅觉。
“荣正”从咨询起家发展到投资业务,今年迎来了20周年。与其他私募机构不同的是他自身天然的咨询基因。这支身经百战的咨询百人团队能够为投资业务发现标的并提供服务。这样的“咨询+投资”双管齐下,为“荣正”更好的打上特色和标签。
聚焦文化产业
从投资“长城影视”到“开心麻花”,郑培敏从幕后走向了台前。《夏洛特烦恼》、《羞羞的铁拳》,更是让这位早年间的文化产业投资自由人被舞台的聚光灯所笼罩。高光背后总有阴影,事实上,“荣正”从咨询起家,在拓展投资业务之时,也走过一些冤枉路,摔过一些跟头。
▲《羞羞的铁拳》剧照
2007年刚刚踏入投资领域的“荣正”仍处在探索阶段,郑培敏坦言,在这一时期,“荣正”曾投资过一些失败项目。到2011年的四年时间中,“荣正”累计对12个项目进行了投资,投资方向涵盖太阳能、风能、LED,投资总额在2亿上下。在这其中,有5个项目彻底投资失败。“可以很坦诚的说,这五个项目是100%的损失,一分钱没有拿回来,让我刻骨铭心。”
时间走到2012年初,郑培敏痛定思痛,开始求变。在此之前,“荣正”大多数项目是以跟投的方式进行,对于一家新生私募投资机构,这是一种更保险的做法。“开始很迷信大牌,不谦虚的说,我们在那段时间里真的太谦虚了。”然而,一味的跟“大牌”并没有帮助“荣正”走上捷径,反而因此丧失了自身的主动性和投资特色。“好的项目没跟上,倒是不好的项目跟着跟着就掉进坑里了。”
郑培敏回忆,12年初,“荣正”进行内部会议,团队的第一个决定就是独立思考,不再人云亦云:一方面体现在不再追随其他大牌机构进行跟投,另一方面则是不再盲目追风口。“投了一批当时看来最火爆的项目,但结果都不太美好。我们认为这种追着热点跑是典型的刻舟求剑,现在看着热,过两年就完蛋,所以投资一定要耐得住寂寞并且提前布局。”
第二个策略是不乱投,并专注化。“‘荣正’咨询业务创办了2年之后就取得了一些成绩,走的每一步都很顺利,我们分析,咨询业务的成功原因无非是因为专业和专注。而投资无非就是投资一个企业家办的一件专业的事,因此我们投资时也必须做到专一、专注。”
也正在这时,发生了两个偶然事件,让郑培敏开始关注文化产业中的掘金机会。
一个是2009年投资的“长城影视”的快速发展,2012年,“长城影视”虽尚未上市,但已经给郑培敏带去高达数倍的账面浮赢。
除此之外,当时郑培敏还兼任了东方明珠和博瑞传播这两家上市传媒企业的独立董事。看到文化领域的机会,“荣正”确定了投资方向,并在之后的几年中逐步从影视文娱拓展到教育、旅游、体育等大文化的范畴。
“我们经常会收到一些邮件,或者朋友推荐一些其他领域的投资机会和优质项目。尽管我知道像医疗健康、智能制造等领域还是有机会的,但是这个机会不属于我,我们必须把自己有限的精力和能力聚焦于文化产业上。”
“荣正”打法的偶然和必然
2009年,在“华谊兄弟”还未上市前,郑培敏曾无心插柳投资了“长城影视”,几年后通过借壳,“长城影视”登陆A股市场,为郑培敏收获近40倍回报。8年前,一位朋友为郑培敏引荐了“长城影视”董事长赵锐勇。当年赵已经57岁,“长城影视”刚刚从国企改制,这位国家一级作家刚刚开始触碰资本市场,“长城影视”也在艰难的求生之路上。
国有控股企业改制后的“长城影视”作为一家民营企业,当时的知名度并不高,2008年赵锐勇压上了全部身家拍摄了第一步电视剧《红日》。赵锐勇回忆,当时,公司正处于改制阶段,账户上也没有钱,一些大牌演员害怕拿不到薪酬以停工要挟。不得以,赵拿出了父亲的全部积蓄20万元以解燃眉之急。所幸最终,借由《红日》的成功,“长城影视”度过了最艰难的时期。
▲《红日》海报
虽然郑培敏与文化艺术并无太大交集,但他的哥哥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俩人曾联手打造了上海最大的创意园“红坊”。这种看似偶然的交集下,郑培敏与赵锐勇一拍即合,确定了这次投资。郑培敏可能也没有预想到,赵锐勇除了在艺术上的天赋,更擅长在资本市场“长袖善舞”,在接连落子3家A股公司之后,频频掀起了定增、并购等一系列资本动作。短短几年,长城影视集团因频繁并购而构筑成形了“长影系”。
2014年,长城影视依靠资本运作借壳上市,成为了继华谊、华策之后的第六家影视上市公司,也是中国资本市场中诞生的第一家登陆主板的影视公司。
如果说“长城影视”为郑培敏带去的是“利”,那么“开心麻花”绝对是“荣正”投资历史中“名利双收”的一个项目。作为关键的一次投资,独立发现、投资”开心麻花”,逐步让“荣正”在文化产业内的误打误撞式成功真正的逻辑化和体系化。
就在《夏洛》上映前一天,“开心麻花”提交了新三板申请。通过公开资料,郑培敏的名字意外的“火了”。当时甚至有媒体为他贴上了“站在‘开心麻花’背后的男人”的标签。
▲《夏洛》剧照
在投资“开心麻花”时,“荣正”已经对文化产业有了一定的投资经验。郑培敏指出,投资时,看中的并不仅仅是他的话剧,“好故事”才是真正吸引这位猎手的原因,这个“故事”就是“IP”。“当时没有IP这个名词,我们意识到‘开心麻花’最值得关注的是他所拥有的‘故事’。我从来不认为‘开心麻花’是一家话剧公司,而是以话剧的形式孵化IP。孵化成功后,利用大电影进行变现。”郑培敏认为,如果简单的将“开心麻花”定义成“话剧第一股”,是对其的严重低估。“如果他仅仅是一家话剧公司,那他今天值个15亿顶天了。现在,‘开心麻花’作为一家综合娱乐公司,模式比‘光线’和‘华谊’都清晰:用话剧模式孵化和检验IP,先聚集人气,然后通过大电影变现。”
事实证明,这种对IP的预测是准确的。当时投资“开心麻花”时,公司年利润近1000万左右,估值3亿,而最新一轮的估值已经达到55亿,“荣正”的账面浮盈达到18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