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4.12”丨晨晖资本-晏小平
聚焦“4.12”丨晨晖资本晏小平:PE投资用数据说话 要“抓大放小”
题图:晨晖资本创始管理合伙人 晏小平
一
TMT:VC和PE投资的主战场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目前比较主流的基金有近一半的投资金额都在TMT领域,TMT其实是整个VC和PE投资的主战场。
过去的十年间,科技类企业,如苹果、亚马逊、微软、Facebook包括中国的腾讯和阿里巴巴,正在逐渐代替金融、银行、石油这类传统行业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上市公司。创新的力量正在改变世界,作为投资人,我们必须对科技创新保持较高的敏感度。
而在TMT的细分领域中,云计算和大数据是最大的热点之一。几乎所有的互联网巨头都在这两个领域做了系统性的布局,阿里巴巴、亚马逊很大一部分的利润增长来源于云计算。其实,人工智能的底层也是云计算和大数据,如果没有这两个底层的东西做支撑,AI也无从谈起。
除此之外,移动营销也是互联网巨头们最成熟、现实的盈利模式。例如淘宝,因为有大量的流量、用户,阿里巴巴通过精准营销的方式实现了流量变现。当然,随着创新应用和新趋势的兴起,收入的多元化会越来越明显。
二
PE投资之道
VC、PE其实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目前国内主流的知名机构,几乎都是全产业链结构,都有自己的VC部门、PE部门、夹层部门等,所以未来关于VC、PE机构的界定很难区隔。
判断项目的六个标准
投资过程中,企业“从0到1”的阶段风险巨大,而作为投资人,如果能抓住“从1到10”这个阶段,不仅风险可控,回报也是非常可观的。我们如何去判断和寻找这样的机会?我认为有以下六个判断标准:
标准一、成长期的拐点:这里面包括行业的拐点,以及企业本身的拐点。
标准二、规模化的收入:企业规模积累到一定程度会产生质的飞跃,因此5000万与1亿是两个重要的收入门槛。
标准三、增长速度:企业的相关数据报告中,环比与同比的数字在逐步增加,这也是“企业拐点“的重要特质。
标准四、成熟的现金流:当企业成长到一定阶段,企业的现金流应该是比较成熟的。
标准五、行业壁垒:企业在行业的领先地位、产品本身的创新能力都是企业的护城河。
标准六、稳定的核心团队:无论是天使、VC还是PE,团队都是投资人最看重的一点。
投资标的的财务标准
对于成长期投资,投资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财务判断:
利润:盈亏平衡点及“1,000万“是两个重要的临界点。到达“盈亏平衡点”的企业值得关注,“1,000万利润”点值得下注。
营收:在TMT行业,收入不够一个亿,IPO审核是具有难度和挑战的。同时,经营性净现金流一定要为“正”。
财务规范程度:如社保、缴税、审计、内外账等;财务不规范的企业,将拉长投资人的投资周期。
其他:根据不同行业的特质,可参考毛利率、周转资金以及RVE等指标。
成长期的估值逻辑
成长期投资特别需要注意“动态市盈率“。企业不同的增长百分比需要实行不同的估值逻辑,所以需要动态地把握公司增长,然后给其合理的估值。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其估值逻辑也不同,在投资成长期企业时,如何把握收入与利润的关系,也是需要特别要注意的。
三
PE投资理念
数据说话,学会“抓大放小”
投资成长期企业,需要有足够的数据做支撑。公司经过2~3年的运营,发展至成长期阶段,作为投资人,可以通过它的对标公司、供应商、客户等多维度进行尽调,得到足够多的数据。对于大部分的民营企业,多少会存在一些不规范的地方,作为投资人在尽调过程中,要“抓大放小”,知道哪些问题可以解决,哪些对于投资有重大的风险。
足够的想象力与创新力
投资成长期企业,“事”与“人”同样重要。我们要投资具有足够想象力与创新能力的新兴行业,具有较大的规模和较高的天花板。
对风险的“嗅觉”、对机会的“直觉”
成长期的投资更像“猎人”,我们没有足够的时间播种,因此需要兼备快速的决策与果断的行动。
四
PE护城河
结合自身“DNA”,聚焦擅长、熟悉的领域
最新数据显示,包括无需备案的自有资金投资在内,整个VC\PE的市场规模接近10万亿,行业竞争已处于白热化阶段。作为投资机构,我们应结合自己的“DNA”,聚焦自己擅长、熟悉的领域,才能帮助投资者创造回报。
做好增值服务,给予创始人最大的帮助与信任
我认为增值服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战略指导:作为投资人,一定要重视“战略”,把握好公司的战略方向。
人才补充:人才的缺失是企业在成长期会遇到的瓶颈,投资人应帮助企业进行人才的补充。
激励机制:企业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激励办法,激励范围和程度都需要规划好。
资本规划:这是投资人特别应该做的事。很多创业者无法掌握“资本“规则,尤其是在企业IPO的时候,需要投资人给予一定的帮助。
公司管理:企业在每一个阶段都会在管理、制度、流程上做提升和优化,投资人应在这些方面帮助企业一起完善。
资源整合:在所有的被投企业间,可以产生很多的合作机构。投资人需要帮助企业搭建一个良好的“资源生态”。
五
PE投后管理原则
在投后管理的过程中,投资人要分层分级进行管理,因为每一家企业的成长状态是不一样的,要因材施教,因地制宜。
很多基金对于投后管理都是“二八原则“,即80%的精力帮助头部企业做服务、支撑,帮助他们发展得更好。而对于相对较弱的企业,也许存在行业的周期问题,我们需要给他一点时间,多反省、多想一些办法,投资人在关键点上给予一定的支撑就好。